苦参简介及栽培种植技术 |
苦参也叫山槐根,为豆科多年生半木本植物,药用根茎,有清热燥湿、利尿、祛风杀虫的功效。 它原野生于全国各地,以山西、湖北、河南、河北、新疆产量较多。喜温暖潮湿环境,耐寒,能在田间越冬。沟旁、路旁、林内、荒野都能生长,以沙质或半沙质土壤生长良好。由于药效显著,没有副作用,使用量越来越大,而野生资源却越挖越少, 苦参春夏都可种植,方式与种豆类一样。每亩用种子2公斤,可种子干播,也可种前先将种子浸泡10-12个小时,捞出后用沙子拌起来过1-2天播种,出苗快而整齐。其株高一米左右,茎直立,没有病虫害。第一年根茎较小,第二年春要追施磷钾肥或有机肥料,使根部发达起来。苦参生长2-3年采收,到秋末或春初,去掉茎叶,挖出根部晒干即为药材。现市场价格为15-18元/公斤。春、夏、秋均可种植,非常适应重庆、云南贵州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等山区的种植习惯和徒弟、气候条件 该品种主要分布在辽宁、内蒙、河南、甘肃、山西、陕西,多为野生货。家种苦参主要分布于甘肃榆中、河南卢氏、陕西洛南。由于野生资源越挖越少,再加上人工费用提高,可供商品苦参数量非常有限。而家种起步较晚,尚未形成商品供给。受诸多因素影响,苦参市价逐年攀升。据调查,今年大多数药材价格上涨,苦参也不例外。现商洛产地苦参鲜个子收购价3元公斤,求购商增多。笔者认为,苦参涨价才刚刚开始,后市将有不凡的表现。 河北5月底6月上旬苦参正在产新中,前来购货的商家较多,农民采收不积极,今年采挖量仍不多,现鲜货3元斤左右。多为本地饮片加工商购进。该品系野生资源,家种不多,后市行情看好。 苦参系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干燥的根及根茎入药,别名山槐子、地槐、苦骨,具有清热解毒、消肿止痛、杀虫、利尿、健胃、通便之功效,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、皮肤瘙痒等疾症。在农业生产上是较好的杀虫剂,是开发生物农药的原材料。主要化学成分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。 【生长习性】 多生于山坡草地、平原、丘陵、河滩。对土壤要求不十分严格,各类型的土壤均可以较好地生长。根系发达,对水分要求不是很高,对光线要求也不严格,光照强弱对其生长影响不大,但生长于土壤湿润、肥沃深厚、自然肥力强的土壤植株高大粗壮。 植株高150厘米以上,上部多分枝。主根粗壮,圆柱形,味苦。花瓣黄色或黄白色。荚果圆筒状,种子棕黄色或棕褐色,成熟后不开裂。花期6~7月,果熟期9~10月。枯萎期10月上旬,年生长150~160天。 种子千粒重约50克;自然条件下贮存寿命为3年;适宜的发芽温度15~30℃。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不高,30℃5天的发芽率仅为20%。生产上种子必须经过机械处理才能播种。 【播种方法】 (1)选地与整地:苦参为深根系植物。选择土层深厚、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粘质壤土为好。施复合肥,耕翻20—25厘米,整细整平,开宽1.5米的畦。 (2)播种时间 春播或秋播均可。秋播后需覆盖,否则土壤表面易板结,不利于春季出苗。秋播宜早不宜迟,种子成熟之后即可播种,最迟要在土壤解冻前播完。春播应在清明前后下种,此时土壤墒情较好,利于出苗。 (3)播种 条播或穴播。从田间管理的角度来看以穴播较好。也有采用育苗移栽的,但移栽时较为繁琐。先将床面反复搂耙,按行距40-50厘米,株距30厘米挖穴,穴深3厘米左右,每穴播种6~8粒,覆平,稍镇压。每亩播种量2公斤。条播 行距30厘米,株距20厘米,每亩用种子4公斤。 【田间管理】 正常条件下播种后7天左右出苗。由于杂草生长较快,应及时清除,并适当松土。5月上旬进行根部追肥,以氮肥为主,促使小苗早期的营养生长;7月上旬再进行1次追肥,以磷、钾为主,加强复壮、促进根部营养成分的积累及越冬芽的分化;8月中、下旬培土1次,以促进越冬芽的形成和保护。中耕4~5次。北方地区春季容易发生干旱,应及时进行浇灌,以保证小苗的正常生长。由于种皮不易吸水不经处理的种子及播种时覆土过深的种子,有第2年甚至是第3年出苗的现象。 当年株高可生长到60-70厘米左右,基本不开花,秋季植株枯萎之后将枯枝清理干净,加盖腐熟的畜粪,一是保护越冬芽,二是对第2年的生长起到追肥的作用。 在采收之前,每年均重复上一年的管理工作,同时去掉花序进行打顶,保证根部对营养物质的积累,以便获得量高质优的中药材。 【采收加工】苦参以根入药。栽种2~3年后,于春秋季采挖,以秋采者为佳。挖出根后,去掉根头、须根,洗净泥沙,晒干。鲜根切片晒干,称为苦参片。 一般亩产500-700公斤 . |